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社会文化地理
    钟元泽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1): 52-64.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1005

    近代广东历史文献里时常使用的“广东南路”区域地理概念,大致出现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两广总督岑春煊改编募勇之时,并以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设置“广东南路行政委员”一职为最终确立。民国时期,“南路”一词的使用逐渐增多,其涵义有广狭两种:广义即是清代的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钦州,肇庆府的恩平、开平、新会、新兴、阳春、阳江等县,罗定州及琼崖地区;狭义专指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钦州及阳江、阳春二县。“广东南路”内涵的变动不定,既是近代广东地域政治力量不断瓦解和重组的结果,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与战略位置不符的矛盾驱使所致。1949年后,伴随着两广省界和行政区划的调整,“广东南路”一词逐渐淡出。

  • 地理教育
    王红枫, 陈晓欣, 陈一智, 王敏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1): 65-76.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1006

    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表现,在地理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了解学生在地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认知差异规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能力的培养。文章采用出声思维法和眼动追踪技术,探究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在解决“地表形态的塑造”章节试题时的信息加工、注意力分配以及认知负荷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基础、信息提取和信息加工能力上。学业水平高的学生,其注视次数少、区域集中、口语表达清晰,这体现出他们的认知基础更为牢固,关键信息的抓取、加工能力强,较少受到冗余信息的影响,从而高效解决问题。学业水平中等的学生,从注视点与次数上可以看出他们受冗余信息的影响较多,且存在表达犹豫的问题,这说明学生的知识结构、逻辑不清导致了加工受阻。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在认知基础、信息加工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文章基于学生在问题解决时的认知差异与特点,对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简要建议。

  • 应用研究
    苏军, 金石柱, 崔哲浩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1): 1-12.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1001

    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整治的探索历史久远。文章通过对建国以后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总结,分别对3个阶段土地整治的背景及其特点进行概括,并分析了当下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典型模式的优点及其特点。文章通过对投资人模式、EPC模式、PPP模式、村民自主模式以及综合体模式5种模式的分析概括,发现当下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整治模式依然存在的问题。如,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参与主体利益不平衡、土地整治需不断创新、土地整治目标单一、土地整治普及率低、监管力度低下等。通过结合当下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与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背景的分析,提出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探索需始终围绕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于农村发展并加大在农村地区对于土地整治的宣传;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大环境和完善自身监管制度,提升群众参与度,始终保障农民在土地整治过程中的权益。最后,鼓励各种形式的土地整治探索,在不断丰富土地整治内涵与完成土地整治成果的同时,不断寻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整治模式。

  • 应用研究
    冯凯婷, 陈朝隆, 梁小薇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1): 13-22.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1002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地流转工作逐步推进,但如何加强制度统筹,提高主体农地流转意愿,提升其在参与过程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是当前面临的农地流转执行困境。文章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运用制度可信度理论的FAT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农地流转制度的运行逻辑。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实践是由政府、村集体、农户及经营者共同推动的,凝聚主体对制度的共识即提高制度可信度感知,是影响农地流转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当前农地流转制度在实践中遇到了制度执行困境,实践中的制度难以满足参与主体的预期,影响了主体对制度功能的感知,难以形成合力推动农地流转。因此,农地流转工作的推进要切实关注行为主体的诉求与区域差异性,发挥乡村的内生性力量,探索盘活农地资源的有效实现。研究丰富了可信度理论在中国土地管理方面的应用,整理出一个具可信度的土地流转机制,助力农地流转相关制度的优化,为处理相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

  • 社会文化地理
    毛佳慧, 郭子川, 李冉, 黄旭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1): 37-51.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1004

    文章从虚拟空间、虚拟社会、虚拟交互3个方面对《江南百景图》这一经营类手游所营造的虚拟地方进行解构与评述。在虚拟空间方面,《江南百景图》将一系列地方性文化景观符号化,以一种近似吴派山水画的滤镜重现了历史想象中的江南,并采用丝竹音乐来烘托地方氛围。在虚拟社会方面,《江南百景图》铺设了一个宏观的游戏背景将玩家带入游戏设定,并通过各城市的“探险”任务来拓展社会故事并强化城市印象。同时,采用特殊角色与普通角色这两类分工不同的NPC来丰富虚拟社会网络。虚拟交互方面,玩家与虚拟空间的核心互动方式在于城市的经营、生产以及景观设计,而玩家间的交互则通过游戏官方的引流在微博超话“社区”内实现。该虚拟地方营造的缺陷表现为:虚拟空间的不稳定性、社交关系的脆弱性、受众面和影响的局限性。最后,文章认为是玩家在虚拟中的“栖居”与情感流动,使得虚拟空间成为了虚拟地方。

  • 书评与随感
    王丰龙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1): 83-87.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1009

    《中国城市群的创新格局与路径》一书系统论述了城市群创新的概念、理论和中国城市群的创新格局,推动了从城市群尺度对创新过程的理解,并讨论了中国城市群科技创新的规划实践和路径。未来研究可以在此书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以下问题:(1)城市群的边界划分与区域协同创新联系分析的依赖关系;(2)关于城市群协同创新或城市网络的理论创新;(3)城市群内部不同创新主体和不同形式的网络联系的整合。

  • 应用研究
    徐勇, 陈尚泽, 曹泳茵, 何宇扬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1): 23-36.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1003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密度进一步提高,城市气候条件发生改变(如城市通风、城市热岛效应),并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包括物候变化、能耗增高、舒适性降低、空气污染严重和传染疾病增加等,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用于探讨城市气候问题的方法包括实测及数值模拟方法等,以探讨城市气候变化规律,发展有效合理空间规划方案,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比其他手段,遥感技术具有时序高、覆盖全的优点,逐渐在城市气候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遥感技术在城市气候中的应用,本文将系统介绍一些常见的地表参数遥感获取技术,包括各类地表覆盖及地表温度反演技术等;此外,文章进一步介绍如何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开展常见的城市气候应用分析,如城市蓝绿空间的降温效果及基于城市街区环境的微气候分析等;最后,对当前城市热环境的遥感技术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展望,为同行开展类似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书评与随感
    吴頔, 刘逸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1): 80-82.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1008

    当前,人文地理学界存在着理论发展“各自为营”、缺乏互馈与融合的问题,极为缺乏一个不同领域和流派能够对理论的概念和如何发展理论展开讨论与反思的共同基础。基于此,新加坡国立大学杨伟聪教授的力著《地理学的理论和解释》(Theory and Explanation in Geography)承前启后,展开了对人文地理学当代主流理论的系统性梳理和批判性反思,并指明了未来理论建设方向。

  • 书评与随感
    刘逸, 吴頔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1): 77-79.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1007

    电子产业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全球尺度上组织生产的产业之一,同时也在全球经济版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曼切斯特关系学派(Manchester School)的重要创始人杨伟聪教授新著《互联世界:东亚电子产业和生产网络》基于全球生产网络2.0理论框架,通过扎实的实证分析,对电子产业中最为重要的四大细分领域(即半导体、个人电脑、手机和消费电子)在21世纪10年代的全球生产网络的呈现、演进历程及其驱动因素作出了系统的刻画与细致的解析。

  • 书评与随感
    朱鹤健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1): 88-90.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1010
  • 应用研究
    吴大放, 蓝婉倩, 何尹杰, 许国洋, 张秋林, 张灿嘉, 刘乾进, 陈若琳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2): 1-10.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2001

    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和配置直接关系到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对支撑其进阶成为世界一流湾区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地理空间视角,总结国内外的研究和不足,遵循“资源格局分布及影响机制”的路径,采用GINI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均衡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其中广州和深圳尤为明显;(2)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与城市中小学在校生数量、城市人均GDP、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教育支出等因子高度相关,特别是受中小学在校生数量的影响非常大,说明高等教育受基础教育影响较大;(3)在交互因子探测中,城市中小学在校生数量,在与经济、教育、就业和社会人口结构等因子相互作用时会达到较大的非线性增强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空间结构在未来会以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珠海、东莞、佛山等7所城市为外围的地理空间圈层结构,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研究有助于理解大湾区高等教育资源空间结构均衡性的具体差距,也有益于对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政策的倾斜。

  • 地理教育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2): 77-87.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2008
  • 人文地理
    王丰龙, 蔡春燕, 闫泽萱, 郝诗潇, 卡得尔古丽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2): 64-76.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2007

    “学者”是学术史研究的一个核心视角,透过学者们的师承关系可以刻画学科的形成、学术流派的变迁、学术思想的传承,乃至学科内部的派系纷争。然而,在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中,忽视了对师承关系及其影响的讨论。文章以中国民国时期知名人文地理学家的师承关系为例,梳理了“竺可桢—胡焕庸—吴传钧、李旭旦”等师承脉络,并根据这些代表性学者的师承关系分析了近代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起源、传承及主要流派,剖析学缘网络对学术流派形成和中西方地理思想融合的影响,以及在学科形成和发展中由于师承关系所引发的学科内的政治等问题。文章认为,师承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学者之间的思想交流与合作;民国时期知名人文地理学者丰富的留洋经历推动了西方地理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承,促进了早期中西方人文地理学思想的融合;以师承关系为部分载体的学术团体的形成也深刻影响了地理学科的发展格局。最后,系统讨论了师承关系视角对地理学思想史研究的启发。

  • 自然地理
    李小强, 程弘毅, 王乃昂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2): 20-31.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2003

    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红山湾地貌景区的地貌分类和命名,长期以来存在争议。通过研究和对比,其在地貌营力、地貌形态、物质组成、地貌发育和演化过程等方面均与丹霞地貌有着显著差异。按照岩石地貌分类和命名原则,目前可将其称为红山湾地貌。作为红层地貌的一种亚类,其应与丹霞地貌并列。红山湾地貌的定义为:以构造掀斜为内营力,坡面片流为主要外营力,并在风化、重力等外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平缓坡面具有彩色韵律旋回沉积特征的红层地貌。其特点是由白垩纪以红色为主且夹杂有青灰色、灰绿色的陆相泥岩、粉砂岩为物质基础,地貌内外主营力分别为构造掀斜与坡面片流,地貌形态以和缓起伏、具有彩色韵律旋回沉积特征的山地为主,并发育有泥钟乳、泥瀑布和小型土林等微地貌。按照地层产状与坡面形态的不同组合形式,红山湾地貌的景观类型可划分为水平彩带型、倾斜彩带型、垂直彩带型、彩虹型、倒彩虹型、水平彩带型、波浪型、扇贝型、裙褶型和复合型等10余种。此类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与造山带密切相关的红层盆地中心地带,祁连山山区的酒泉、张掖及兰州盆地、新疆阿尔泰山脉南麓的准噶尔盆地、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等地均有分布。

  • 人文地理
    李颉, 赵雅萱, 汪虹希, 李玲玲, 朱竑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2): 41-53.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20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社科)项目的立项情况不仅是各地区科研实力和科研组织能力的重要标志,也可以反映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方向。现有文献计量学研究多关注文献的计量分析,较少从国社科项目的视角进行分析。文章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为数据源,采集1994—2021年间“所在省区市”为广东省的项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等方法对广东省国社科立项项目所反映出的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知识图景进行描绘。结果表明:(1)广东省国社科项目在研究期间共立4 794项,在所有省区市(不含港澳台)中排名第4,立项年均增长率为15.7%。其中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共立3 211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共立444项,立项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立项项目学科主要以应用经济、中国文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研究为主,主要以“碳排放”、“休闲农业”、“热带气候”、“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关键词为研究主题,研究成果主要以专著、专著结合论文以及论文结合研究报告为主,缺乏大型调研类、电脑软件和工具书类的研究成果;(3)立项单位主要以高等院校为主,其中,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立项数较多,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近年来进步较为明显;(4)核心主持人立项项目数达57%,但数量仅占项目负责人总数的1/10,核心主持人的学科以社会学为主。综合来看,广东省国社科立项数稳中有升,立项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重点高校、优势学科和核心主持人。未来,广东省在保持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应着力拓展非优势学科,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单位,构建包含“老、中、青”科学合理的研究梯队,形成“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局面,进一步增强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的实力。

  • 自然地理
    李华文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2): 32-40.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2004

    以地方志为基本文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文章对民国时期两广地区的灾害历史展开研究。研究发现:两广地区的自然灾害以水旱二灾居多,风灾、虫害、地震亦较常见,雹灾、雪灾及冷害、兽灾等较为少见。历年灾情呈现起伏波动中日渐增多之势,期间出现六个重灾年段,并以20世纪40年代的2个特重灾年为据。灾害空间分布有明显地域差异,水灾和风灾常见于江河沿岸和沿海地带,干旱和虫害以内陆区更为频繁,兽灾集中在偏远山地林区,其余灾害散布各地。两广地区灾害时空分布的差异,导致各类灾害的破坏性不尽相同。水旱灾害破坏最大,次之为风灾、虫害,再次之为地震、兽灾及其他灾害。同时,广东与广西两省灾情又有不同,广东水灾、风灾、虫害、地震均比广西严重,但在干旱、兽灾等方面则轻于广西。总的来看,民国时期两广地区自然灾害呈现既频且剧的特征,整体灾情不容乐观。

  • 地理教育
    李小燕, 程同伟, 赵建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2): 88-94.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2009

    以陕西某地方高校地理师范专业为例,基于目前师范类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文章提出重塑“教育信仰”,树立终身从教信念;落实“学生中心”,打造地方教育范式;提升“师范味道”,创设优质育人生态的地方高校师范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通过循证实践,文章认为以教育信仰重塑核心要务为牵引,强化教育理想信念,以“思政引领+学科铸基+师范加持”的三维育人目标为准绳,通过直击师范生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内容重构和具有示范效应教学形式创新的双引擎,借助师生共同体学习方式,营造师范育人氛围和利于师范生成长的良好生态,打造“一核两翼三维”地方高校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地方师范教育服务意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市场契合度。

  • 人文地理
    刘岩, 叶霞, 冯叶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2): 54-63.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2006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之下,日本学术界对中国重要经济地区之一广东省的相关研究成为广东省海外形象建构及中日文化互鉴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日本科学研究费助成事业数据库中涉及广东省的研究课题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学术群体、研究机构、核心内容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呈现日本学术界广东研究的焦点聚集与发展趋势。结果显示,日本学术界广东研究所涉研究群体庞大、研究机构丰富,研究热点呈现“经济—国别—地域”的历时变化特征,主要集中于东亚地区华人华侨、中国宗族文化、广东产业经济等领域,聚焦地域国别、经济发展和语言文化三大核心聚类。通过对日本学术界广东研究学术成果的系统整理述评,一定程度上为今后广东文化的海外传播及形象书写等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日本学术界广东省研究知识图谱”。

  • 应用研究
    代兴龙, 马林兵, 胡靖元
    华南地理学报. 2024, 2(2): 11-19. doi: 10.20125/j.2097-2245.202402002

    探究道路违法事件背后的潜在规律,一方面可以从源头减少危险驾驶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交通的高效率、高质量发展,提升交通治理精细化水平。因此,对城市内的交通违法行为开展热点探测与影响因素分析,是准确认知交通违法态势与规律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广州2015年10月的交通违法数据为例,进行不同类别的交通违法行为时空热点分析与关联规则挖掘,基于FP-Growth算法挖掘交通违法行为数据中的违法行为种类、发生时间、空间位置和车辆信息等的关联关系,发现本地大型汽车更易发生无环保标识和违规使用车道的行为,外地小型汽车则更多发生超速行为;工作日早晚高峰与发生违反禁令标志行为存在较强关联,而非工作日则与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违法行为存在较强关联。通过将POI数据及空间位置信息引入关联关系挖掘,能够较准确地识别特定路段或公共设施附近的高发违法行为,为定点交通治理提供支持。